博毅雅提早10天下单,等待国产化 为支援援助提供了大力支持!

2020-03-14


  从时间点看,博毅雅的产能安排颇不寻常。直到120日,才由钟南山出面肯定,新冠肺炎会“人传人”,博毅雅则在110日就采取紧急行动,向总部追加了100台无创呼吸机的订单。整整提早了10天!

  李巍向《21CBR》记者解释,从武汉当地出现病例开始,在行业浸润多年的团队,就已意识到新型疾病的风险性,因此向瑞典总部发出了特殊申请,并在120日前后,追加了3次订单,订购量上千台。

  226日,第一批130台医用无创呼吸机送达上海,不到4个小时完成清关、装卸,在下午4点七成,19个小时后送达千里之外的武汉。这样瑞典——上海——武汉三地的接力赛,其后多次上演,博毅雅采用了昂贵的空运措施,每三天向中国发送一批成品。

“总部响应非常迅速,一面开启全球两个生产中心,停止所有其他型号的产线,加班加点生产中国所需型号产品,并运回德国、意大利等欧洲办事处的储备,返厂重新改制为中国使用的版本,迅速发往中国。”因这次紧急调配,博毅雅也在重新思考中国战略,特别是加快推动本土化。

李巍向《21CBR》透露,博毅雅正在建立全球第三大运营中心,计划在中国落地研发和生产,并已着从引入欧洲先进设备的产线,以加快未来的响应速度。“瑞典基地会常备2000个电机随时待命,这次全都投入生产了,即便要加单,要向德国等地供应商沟通,来回会损失效率。”只是,实现高端产品国产化仍然要一段时间。

呼吸机并不是供氧这么简单,对于动辄使用2-3万小时的机器来说,硬件稳定、耐用尤为重要,涡轮机、传感器等核心硬件技术要求高;且如何识别并配合患者的呼吸节奏,判断供氧量、压力值等,需要专利软件提供算法等支持,这些都要积累。李巍直言,曾尝试过部分国产电机,性能上达不到要求,只能由德国厂商提供。不过,疫情也让更多基层医院、患者再一次认识了呼吸机。

“全国呼吸科专家几乎都到了湖北,特别对于无创呼吸机的操作而言,这是一次最好的集体现场指导,基层的临床操作水平会大幅提高,一旦基层开始普及,可以更好用到日常患者的救治,而不仅是新冠肺炎。”李巍说。


分享